|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发布暨年鉴研讨会在京举行2016-09-23 07:22
2016年9月22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艺术的大型权威性年鉴《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发布暨年鉴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举行。本次会议由年鉴出品方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办。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嘉宾云集,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伍皓,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规划专家陈为邦,年鉴总策划陈喆,年鉴主编王明贤,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年鉴出品人王永刚,年鉴赞助商代表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梁富华,入选作品艺术家代表及多家媒体共同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陈喆全程主持。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吴皓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致辞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总策划陈喆主持会议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主编王明贤介绍情况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出品人王永刚致辞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支持单位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梁富华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致辞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总策划陈喆主持开场及介绍来宾。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伍皓致辞,强调了公共艺术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层面会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给与年鉴高度评价。卢禹舜院长诠释了公共艺术如何在大美术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主编王明贤全面系统地介绍《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出品人王永刚发言,希望《年鉴》成为以公共艺术为核心的一个跨界融合的平台,不仅要为从事公共艺术事业群体的聚集地,更要成为以公共艺术为核心的产业型平台,实现公共艺术的转换,推进公共艺术创研与市场对接,共同把公共艺术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发言,从艺术的角度畅谈《年鉴》价值并对当下公共艺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多位嘉宾从自身《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主编王明贤主持《2015/2016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年鉴研讨会,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接下来的年鉴汇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结尾由陈喆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对《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在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国公共艺术建设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2016年年鉴汇编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建议在未来年鉴的编撰工作中继续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学术性,深入参与到更多的优秀作品的研究创作过程之中,多角度多方位的记录见证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使其成为公共艺术领域的推动者、参与者、引导者。会间媒体对与会部分领导专家进行了采访。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的推出,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公共艺术作为城乡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是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创造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表现,是彰显城市文化最直观、最突显的载体。公共艺术对于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力、文化自觉生长力,营造城乡文化氛围、彰显城乡文化品格、提升城乡美誉度、满足人民群众艺术审美和创新需求。公共艺术的发展,将会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集约节约发展,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效改善文化公共空间建设的水平,提升城市化建设的水平,提升国民艺术鉴赏水平,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效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效优化城市空间的功能,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文氛围;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建设,实现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艺术年鉴不以物质形态的公共艺术作品为最终目的,而是强调艺术的引领性与生长性,通过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合理有效的文化建设机制,合理的开发文化资源,构建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乡独有的品牌和魅力,从而在建立美丽中国的过程中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的发布,强调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对于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国家城市化建设,对于公民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在策划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了以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营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他们已经参与到公共艺术推动的行列。公共艺术无疑起到对于产业升级创新的积极影响,这也是公共艺术社会价值的体现。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好的贯彻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及李克强总理:“要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的讲话精神,发挥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集中收集了当代中国在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它们不仅激活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现在更是渗透到所在城市的血液当中了,使更多的公众能够参与其中,更加社区化,更容易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公共艺术来提倡城市的公共精神,增加人们对一座城市、一个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这些公共艺术成果,扶持公共艺术新生力量,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为中国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展示平台,激发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广泛参与。 上一篇: 李延声从艺六十年画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下一篇: “揭秘”李玉刚的墨迹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