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预告】当代没骨画展2018-05-03 07:42
展览名称:当代没骨画展 展览时间:2018/05/10~2018/05/18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644号-(华地文化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上海华地文化艺术中心 协办:北京金水阁,华地艺术品(上海)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林曦明、郭怡孮、刘曦林、李魁正、裘缉木、何水法、霍春阳、马海方、贾广健、萧丽、周午生 艺术顾问:林曦明 郭怡孮 李魁正 何水法 艺术总策划:徐志良 学术主持:刘曦林 策展人:董金水 中国没骨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同时也是中国画线描、工笔、没骨、写意四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没骨法与双勾晕染法又各占据了工笔画的半壁江山。没骨画更是衔接工笔画与写意画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没骨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从中国绘画历史上南朝张僧繇的“凹凸花”,到五代徐熙的“落墨花”,再到徐崇嗣的“没骨图”,可以说从源起到独立意义上的没骨画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此后,元代花鸟画家钱选、文人画家王冕;明代画家孙龙、郭诩、陈淳、徐渭;清代画家恽寿平,清末画家居廉、居巢、任颐均擅没骨花卉。此外,唐代的杨升、宋代的王选、米芾、米友仁父子;明代的董其昌、蓝瑛也都涉足没骨山水。民国时期和解放前后擅没骨画的画家有吴湖帆、张大壮、赵梦朱、谢稚柳、赵少昂等。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没骨画的发展历程有四次高潮:第一次在宋代,工笔花鸟画发展为注重法度,讲究“写真”时出现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的没骨画;第二次在明代,在过分强调笔墨韵调的时候产生了写实性的敷彩写形的没骨画;第三次在清末,在因循守旧的画坛出现了“撞水撞粉”的辉煌;第四次在现代,在西方文化涌入的今天,出现了立足传统、融合中西的现代没骨画。 若论中国没骨画的优势,可以归纳为四大表现特质:1.没骨画具有尚骨精神;2.没骨画不离凹凸理法;3.没骨画集着染技法之大成;4.没骨画色墨互渗,线色融一。(可参见《时代与民族精神——李魁正研究生教学新思维与创作研究·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P110—P115),这里不再详述。 此次由上海华地文化艺术中心主办,并得到上海市文联上海市黄浦区宣传部学术支持的“当代没骨画邀请展”(上海站),邀请了林曦明、郭怡孮、刘曦林、李魁正、裘缉木、何水法、霍春阳、马海方、贾广健、萧丽、周午生十一位画家参展。为我们展现了当前写意没骨的不同品相,相信会为美术界营造一个多向思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李魁正 2018年5月于北京西郊天华堂画 两年前余与李魁正兄、董金水君在京策划没骨画展,览之者无不称爽。今年初夏再由上海华地文化艺术中心主办没骨画展,并得到上海市文联上海市黄浦区宣传部学术支持,堪称画坛盛事。 没骨者重布彩写生、写心,原为花鸟画之一门一法也,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没骨图”,徐熙之孙崇嗣创始。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又称:“花鸟有三派:一为钩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钩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明代“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钩花点叶是也。”后有赵昌、王武、恽寿平、任伯年继之,没骨一法遂得弘扬。今之没骨画家颇多,且能将其扩及人物、山水,或又糅入泼彩甚至西画技巧,迭色渍染,妙趣无穷,个性殊异,创中国画之新途,于此展可见其一斑也。 没骨者,非无骨也,虽不钩勒然仍需从心源、依骨法用笔,以书意入画更臻上乘。没骨者,径直以色代墨,非无墨也,徐熙更以“落墨”法名世,运色而不失太极阴阳之道,方得其妙。此老夫偶得之想,愿与诸道友共商共勉。以“文之极”修行,期没骨之高端。 二〇一八 年 五月 柒零后学童刘曦林志 上一篇: 齐喆:壁画困局亟待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