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执桂图》明 唐寅 纸本设色 纵135.3厘米 横58.4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寅的仕女画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劲,设色妍丽。一种笔墨流动,挥洒自如。画中嫦娥,用清丽圆细的笔触描绘其脸、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带多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年久有褪,益见清雅。
《临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绢本 设色 纵30.8厘米 横547.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
画家晚年信奉佛教,取号六如居士,日趋消沉。他的《桃花庵歌》有“别人笑我成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他的自题的七言绝句中有:“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为唐寅临摹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五代名士韩熙载故意耽于声色以避后主李煜的召用。唐寅临摹此图时,在背景中作了较大的改动,而人物形象更显得浓艳华丽,具有明画风格。
《吹箫图》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
《李端端像》明 唐寅
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此图是唐寅仕女画的代表作。她发髻高高地挽起,表情凝眸静思,束妆典雅明丽,丰姿亭亭玉立。裙带在微风之中轻轻飘动,姿容秀美,栩栩如生。
《玉洞仙缘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67厘米 横6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显。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临流抚琴,陶冶于自然美景之中,侍童们忙着煮茶、端盘和陈设古玩,以助主人雅兴。瑰丽多姿的山川景色和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开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隐逸环境。这类题材和构思,在前人作品中经常出现,但仇英在幽美宁静之中更多赋予欢悦、明快的情调,具有一种健康欢乐的意趣,而较少消极遁世之感,这在同类隐逸题材中是颇具特色的。
《人物故事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全册共十页 每页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册人物故事图,是画家工笔重彩人物仕女画的代表作,共有十页,所画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用工笔重彩,每幅画面的布局背景、亭台、楼阁、屏风、器具、舟车等等,界画精巧周密,一似不苟,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这一图册,是画家的代表杰作。
《桃村草堂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松下一人独步,一童子正捧瓯过桥。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这是一幅文人隐士的普通生活图景,表现了古代文人崇尚山林的心境。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谨,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
《桃源仙境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严谨工细。停琴静坐的老者,静静地坐着,似乎正陶醉在大自然。
《修竹仕女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88.3厘米 横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画坛上难得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所不工,青绿、浅绛、水墨、工笔、写意俱极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图》中仕女作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画家的缜密巧思。
《临肖照中兴瑞应图》明 仇英
仇英一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为临古之作,《丹青志》评为:“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达到“精丽艳逸,无渐古人”的精熟水平。相对来说,却缺乏创造性。此图取景宏阔,结构严整,人物刻画精细,位置显著。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次方面,反映出画家精深的造诣。
《清明上河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98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幅《清明上河图》是明代画家仇英所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以卖画为生的仇英与文徵明、唐寅在上流社会的地位十分迥异,他所处的地位低下,熟悉下层社会生活。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浓浓的生活气息是其他吴门画家所无法比拟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在艺术性和史料价值上难以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却也构筑了一幅颇有声势和气魄的风俗画,画面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独特风貌,是仇英的力作。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十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1496—1577),字叔平,吴(今江苏苏州)人,居太湖包山,因号包山子。善诗文书画,师祝允明、文徵明。画擅花鸟,工笔、写意均能,人谓得徐、黄遗意。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一个渔夫正撑船而行,一个渔夫正要撒网,一个渔夫正在收网,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一长者正在茅屋之中,横身斜卧听窗外风雨之声,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
《南极老人图》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217厘米 横2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纪(1477—?),字庭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人(今浙江宁波),弘治间(1488—1505)被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善画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略变南宋画院体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图中对空拱手似在恭迎远客的老者,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南极老人,又称寿星。人物用笔工中带写,形神俱备。
《谪仙玩月图》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在此画中,画家用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竹亭对棋图》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图题示:“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曷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榖”。《竹亭对棋图》以及画上的题诗,可以说是当时苏州文人闲适生活的写照,因而也可以称它是一幅典型的士人消夏图。此图是一幅工笔画,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红拂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11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红拂本是唐氏传奇《虬髯客传》中大贵族杨素的家妓,原名张出尘,因常手持红拂而得“红拂”之名。唐初兵部尚书李靖尚任马邑都丞时,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见杨素,两人在交谈之时,立于一旁的红拂见李靖抱负不凡,顿生仰慕,夜间二人遂化妆私奔,结为夫妇,同至太原,后红拂扶助李靖建立功业。此图所描绘的正是李靖拜见杨素时谈话的场景。在一个素面大屏风的前面一矮榻上,杨素坐于其上,傲慢不经,形迹自若,李靖拱手坐于其右前一绣墩上,敬畏谦恭中又透出机智精明,充满智慧。在杨素右侧,红拂女手持红拂,正凝神静听李靖陈述,其余家妓三三两两立于杨素两侧,有的持扇私语,有的持如意欲与红拂交谈。
《人物山水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馆藏
尤求,生卒年不详,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善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而精妙不及。画仕女,师法仇英以名世。尤善白描。这册《人物山水册》,山水多做江南景色,山峦莪蔚,云雾弥漫,苍翠密林间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人物则高僧逸士盘桓于苍松之下;仕女倚柳远思;湖水迷蒙;或青琅万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画悠闲高雅之趣。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浓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罗汉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吴彬工于人物、佛像,长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笔墨出奇;所画佛像人物形状诡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尤善白描,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为人清正。吴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人物画,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自成一家。此幅《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
《涅磐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
此图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重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明宣宗坐像》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10厘米 横17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在此图中以娴熟细秀的笔法描绘,造型精巧细致,人物性格鲜明,能恰当而充分地表现出其身份和心理特征。此幅画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威严庄重而不怒自威。
《漉酒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37.4厘米 横5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东晋陶渊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的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籍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相对助其漉酒,稚气可掬。上方有三树高柳,绿茵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芬芳。柳菊相应,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也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与心胸。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划,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地揭示出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
《三教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5.7厘米 横5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在画中,丁云鹏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佛像的擅长,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将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课晶、凸鼻、虬须、红袍,法相庄严慈祥。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孔子束峨冠蓄长须,着蓝色暗花长袍。老子骨骼权奇,长眉疏发,着褐色布袍、云头红履。
《达摩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0厘米 横39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整幅画面天地开阔,中间画浅色工笔红衣达摩端坐于岩石上,达摩两手合抱,双目下垂,神态端庄,衣纹用浅黑线条,疏密变化有致,特别是其身下的坐垫处用细密的短线和衣裙的长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画面的设色讲究对比,明暗相间,将人物衬托得格外鲜明。丁云鹏所画的《达摩图》,不受佛经教义的束缚,画面上看不到象征神明的东西,而更多地赋予凡人的形象,这正是画家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此画构图简洁而不空乏,人物神情生动,笔法如行云流水,显示出画家杰出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真可谓开晚明新风,影响深远。
《六祖像》明 丁云鹏 纸本墨笔 纵127厘米 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擅长人物、佛像、仕女。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供奉内廷十余年。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
《观音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97.2厘米 横3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人物面相与手指以工笔重彩,平涂淡色,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其设色古朴,秀雅不俗,较全面地体现了丁云鹏在粗笔佛像、人物画方面的最高成就。此图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
《千秋绝艳图》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代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瑶池仙剧图》明 张翀 绢本设色 纵192.5厘米 横10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世纪。字子羽,号图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笔墨豪迈,设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润。该图描绘古代传说的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等形象。
《渊明醉归图》明 张鹏 纸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0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张鹏,生卒年不详。字应秋,号云程,福建瓯宁人。发身儒林,游心艺圃。擅人物,尤工山水,兼工花草、翎毛。其画集百家之长,书臻四体之妙。观此画面使我们联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陶渊明的衣纹用高古游丝描,轻圆细劲。童子的衣褶顿挫分明,方楞出角。自题:“酩然尽兴酬佳节,指(只)恐梅花催鬓霜。”更深化了图的意境。
《杏园宴集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美国加里福尼亚柏克莱景元斋藏
崔子忠(约1574—1644),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一作青引,号北海,山东莱阳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他曾从董其昌学画。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匿居土室饿死。善人物,细描设色,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这幅作品笔墨精妙,设色淡雅,有缥缈空灵之感。在具体表现上,衣纹做颤笔描,其颤笔描。抖动多变,折而不滞,颤而不散,加强了衣服的质料的柔软质感和随风飘曳的动势,形成了一家风格。
《藏云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纵189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藏云图》就是衬以山水、以人物为主的绘画,其高山大川的描写为刻划人物服务。此图中段画一团云气缭绕,唐代大诗人李白,盘腿端坐于四轮椭圆底盘车上,缓缓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视头顶之上的云气,神态闲逸潇洒;一稚童肩搭绳索,牵引着车子,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导状。人物的衣纹用笔遒劲,颤笔细描,自成一格。
《云中玉女图》明 崔子忠 纸本设色 纵169厘米 横52.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崔子忠擅画人物、仕女,他的画风远追晋唐意趣,不囿于宋元窠臼。画法近于南唐的周文矩,衣纹多屈曲转折,墨色灵秀,设色清丽。他兼工肖像画,人物画闻名大江南北。他的许多人物画,衬以山水景致,益显精妙。此图笔墨精妙,设色清雅,有飘渺空灵之感。
《吹箫仕女图》明 薛素素 绢本水墨 纵63.3厘米 横24.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薛素素生卒不详,明代的女书画家。吴(江苏苏州)人。名薛五,以字行。又字润娘,一作润卿,号雪素。万历年间金陵名妓,姿容雅艳,能诗善书,通音律。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花园的一角,曲栏围绕,一位仕女正端坐吹箫。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用笔严谨,兼有粗细两种风貌。仕女刻划精细入微,衣纹用兰叶描法,细劲流畅,颇具清雅之趣。整幅作品细中有粗,粗中有细,画面的格调宁静优雅,不失为一幅水墨仕女画精品。
明 曾鲸 纸本设色纵105.4厘米 横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曾鲸(1568—1650)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寓居南京,一生多活动于杭州、桐乡、宁波、余姚、南京等地。曾鲸擅画肖像,曾为董其昌、陈继儒、项子京、葛一龙、王时敏、张卿子、黄道周等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画像。曾鲸作传神画,总是精心观察体会,抓住对方的精神特质,点睛生动,咄咄逼真,俨然如生。此画描绘顾梦游端坐石上,身后为陡峭的山壁,顾梦游神态超然。
《葛一龙像》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7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所绘的葛一龙,字震父,江苏吴县人,是与曾鲸同时代的一位著名文人。《葛一龙像》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肖像画技法。这幅作品构图空阔,葛一龙侧坐斜倚着一部书卷,他的面部轮廓及五官以细笔勾勒,用笔凝练,稍用淡墨晕染;衣纹用细劲流畅的线条勾出,飘逸简括。精简的用笔和疏淡雅洁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葛一龙沉静儒雅的性格特征。曾鲸作画注重点睛,这幅图上葛一龙的目光沉静,仿佛若有所思。
《徐光启像》明 佚名 纸本设色 纵56.5厘米 横30.7厘米
此图以精湛的技艺刻画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形象。人物的衣纹用铁线描法,挺劲流畅,画法先墨骨,然后敷彩。生动而传神。画中人物的面部,总是先绘墨骨,即先用线勾出面部轮廓和五官位置,再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使之富于立体感,很有表现力。
《庵簪花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61.5厘米
此图所绘内容,如画中画家题识所说:“杨昇庵先生放滇时,双髻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杨昇庵即杨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学者,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因抗疏切谏,移疾归;后起充经筵讲官。嘉庆三年,大礼议起,他跪门哭谏,又遭贬斥下狱,被流放到云南。作品描写杨慎在流放中的这一狂怪行径,他身着宽袍大袖,面涂白粉,头上插有五色花枝,表现出玩世不恭的神态。两女子手持盂和扇跟随其后。此画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出杨慎当时的心境。背景画一株粗老弯曲而叶红的枫树,借以烘托杨慎的人品。人物造型夸张,衣纹用线劲健圆润而富有装饰性,显示出陈洪绶独特的绘画风格。
《麻姑献寿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73.2厘米 横9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又题《女仙图》。“麻姑献寿”是传统绘画特别是民间年画的常见题材。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是神话人物,晋代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此画描写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庄美丽。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有盛灵芝酒的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而衣上带图案的银白色花纹却描绘得极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显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寿的特定情境中对寿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诚。麻姑身后的侍女双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红艳的山茶花,与麻姑面向一致,目视前方,神情专注。
《戏佛图》明 陈洪绶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曾一度为宫廷作画,后南返。清兵入浙东,于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在绍兴、杭州卖画。擅画人物、士女,取法李公麟。造型夸张,大胆突破前人陈规。也工花鸟、草虫。发展了传统的粉彩渲染技法,吸取了西方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对清代肖像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当时的从学者很多,有波臣派之称。肖像画,中国的传统名称叫“传神”、“写照”或“写真”,要求以形写神,形神皆肖。陈洪绶作肖像时,十分注意观察、揣摩对象的天然性情,往往达到“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无声诗史》)的程度,加上兼有笔墨灵气,故画家所画的肖像形神兼备,其性格特征也分外明显。
《发图》明 陈洪绶 纸本设色 纵105厘米 横51.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
发原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赵孟坚修雅博识,人比米芾,以游适书画为乐,曾与周草窗各携书画,放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发,箕距歌《离骚》,旁若无人”(周密《齐东野语》)。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图上只画两块石台,几枝菊竹,酒瓮飘香,一位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手舞足蹈,其须发毛根皆出肉,力健有余。沉醉诗酒、狂放不羁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致,并稍加渲染,兼李伯时、赵吴兴之妙。设色清雅古淡,气势超拔,应属陈老莲晚年的作品。
《对镜仕女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此画设色清淡,笔法劲健圆润。衣纹笔法纯用中锋,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富有节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种韵律美。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
《授徒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画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南生鲁四乐图》明 陈洪绶等 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黄宾虹说:“老莲画法上溯晋唐,下开扬州八怪之先声,以至山阴诸任氏而止。”概括了陈洪绶的作品的师承与影响。《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二、醉吟;三、讲音;四、逃禅。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曰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杪冬也。山民洪绶。”
《陶渊明故事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 横308厘米
此图基于萧统《陶渊明传》,全卷分为十一段,分别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灌酒。陶渊明为东晋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孤傲清高,喜从宁静中得真趣。本图描绘他弃官归田过清苦生活的几个特写镜头,每图都以陶渊明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题名。
《仕女图》明 陈洪绶 纸本设色 纵110.5厘米 横15.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洪绶人物画学唐宋风格,造型别树一帜,力求神韵。人物技法精到,躯干伟岸,衣纹圆劲,具有古朴之美。此画为工笔仕女,很有力度和风范。
《芭蕉美人图》明 姜隐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此图绘一貌美女子于葱茏苍翠的芭蕉旁,等同伴来弈棋。人物神情淡然而清纯,姿容娇媚,与画面的清淡敷色很是协调。
|